DeepSeek 发布分布式文件系统 3FS
DeepSeek 发布了其分布式文件系统 3FS,旨在将多台机器的存储整合成一个统一的存储池,抽象化底层复杂性。该系统专为处理海量数据集、实现高吞吐量和提供容错能力而设计。其架构包含元数据、管理、存储和客户端四种节点类型,并利用 CRAQ 协议确保数据一致性。
3FS 的核心在于其分布式架构,通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 Storage 节点上,并由 Meta 节点管理文件元信息(如位置、权限),Mgmtd 节点负责集群状态监控。客户端通过 Client 节点与系统交互。为了保证数据在分布式环境下的强一致性和容错性,3FS 采用了 CRAQ (Chain Replication with Apportioned Queries) 协议,该协议将数据副本组织成链,写入操作沿链顺序传播,提交操作反向确认,尽管这可能受链中最慢节点影响写入性能。
社区讨论围绕 3FS 与现有分布式文件系统(如 Ceph, JuiceFS, SeaweedFS)的比较展开,特别是元数据管理架构的异同。性能是另一大焦点,包括 FUSE 客户端的开销、原生库的优势、以及针对 NVMe SSD 和 RDMA 网络优化以提升随机读 IOPS,这对 AI 训练等工作负载至关重要。一些评论探讨了 DeepSeek 构建新系统的原因,可能与其对低延迟、高吞吐的特定需求有关。讨论也触及了大规模分布式系统的管理复杂性以及数据冗余与备份的区别。
Google 发布 Gemini 2.5 Flash:引入可控的“思考”能力
Google 发布了其轻量级模型 Gemini 2.5 Flash 的早期预览版,现已通过 API 向开发者开放。新版本在保持前代速度和成本优势的基础上,显著提升了推理能力,并引入了首个“完全混合推理”功能。开发者可以自由控制模型的“思考”过程,通过设置思考预算来平衡输出质量、成本和延迟。
即使在关闭思考功能时,2.5 Flash 的性能也优于 2.0 Flash,同时维持高速和低成本。当开启思考时,模型会先进行内部处理,分解复杂任务并规划响应,这对于需要多步推理的问题(如数学、代码生成)尤其有效,能带来更准确、全面的结果。Google 表示,在 LMArena Hard Prompts 测试中,2.5 Flash 的表现仅次于 2.5 Pro,但成本和模型规模远小于后者,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思考模型。开发者可通过 API 参数或界面设置 0 到 24576 个 token 的思考预算,模型将根据任务复杂性自动决定思考时长,但不超过预算。
社区对这一发布表现出浓厚兴趣,特别是对“思考”机制及其与 Chain-of-Thought 的区别感到好奇。开发者普遍关注实际效果和运营成本,认为通过调整思考预算来精细控制模型行为提供了极大的灵活性。这种混合模式,即基础性能提升与按需开启更强推理能力的结合,对于需要在性能和成本间权衡的应用场景具有吸引力。
法官裁定 Google 在线广告技术构成非法垄断
一位法官裁定 Google 在线广告技术领域构成非法垄断,这是 Google 面临的持续反垄断审查中的一个重大进展。裁决指出,Google 控制了从出版商工具到广告交易平台再到广告商工具的整个广告技术链条,并利用其主导地位不正当地偏袒自己的服务,挤压竞争对手。法院认为,Google 的行为扼杀了竞争,导致广告商成本上升而出版商收入下降。
裁决强调了 Google 通过收购(如 DoubleClick)巩固垄断地位的作用,并认同了政府关于 Google 行为非法性的核心指控。虽然具体的补救措施尚未公布,但这项裁决本身对 Google 构成了严重的法律打击。
在评论区,许多人表达了“终于来了”的看法,但也讨论了广告技术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执行任何拆分或改变的难度。大家普遍争论这项裁决能否真正开放市场,还是只会引发漫长的法律战。一些评论者分享了使用 Google 广告平台的经历,呼应了系统可能不公平的观点。同时,也有人对补救措施的效果表示怀疑,并探讨了 Google 的主导地位是否部分源于网络效应和规模。讨论还涉及了对出版商和广告商的潜在影响,以及一个不那么集中的市场是否能让他们长期受益。
Zoom 服务中断:域名被 GoDaddy Registry 意外关停
Zoom 近期遭遇了一次全球性服务中断,其根本原因在于 zoom.us
域名被 GoDaddy Registry 意外地“关停”。问题源于 Zoom 的域名注册商 Markmonitor 与负责管理 .us
域名的 GoDaddy Registry 之间的一次沟通失误,导致 GoDaddy Registry 错误地对 zoom.us
域名设置了服务器屏蔽(server block),使其无法解析。Zoom 澄清,此次事件并非内部故障、安全问题或 DDoS 攻击。
受影响的是需要进行 DNS 查询的新操作,如开始、加入或安排会议,而正在进行的会议或电话未受影响。解决过程涉及 Zoom、Markmonitor 和 GoDaddy 合作移除屏蔽,并等待 DNS 缓存刷新。为避免再次发生,Zoom 已在该域名上设置了注册局锁定(registry lock)。
社区讨论中,许多人对 Markmonitor 作为一家服务大客户的高价注册商在此事件中的表现表示失望。不少评论将主要责任归咎于 GoDaddy,认为其不应将 Markmonitor 请求的相对温和的状态码错误地升级为更严重的 serverHold
。GoDaddy 在开发者社区的负面口碑因此加深。此外,选择 .us
这种受美国政府管辖且不支持 WHOIS 隐私的 ccTLD(国家代码顶级域名)的风险也被提及,并引发了关于 ccTLD 和 gTLD 可靠性的讨论。Zoom 将状态页面放在受影响的 status.zoom.us
域名下也被认为是欠考虑的做法。
Erlang/OTP SSH 服务器发现严重漏洞 (CVE-2025-32433)
Erlang/OTP 的 SSH 服务器中发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漏洞 (CVE-2025-32433),允许未经身份验证的攻击者执行任意代码。该漏洞的 CVSS 评分高达 10.0,表明其影响极其严重。问题出在 SSH 协议消息处理中的一个缺陷,攻击者可以在完成认证之前触发它。
受影响的版本是 OTP-27.3.3、OTP-26.2.5.11 和 OTP-25.3.2.20 之前的版本。好消息是,新版本已经修复了此问题。如果暂时无法升级,临时的缓解措施包括禁用 Erlang/OTP 的 SSH 服务器组件或通过防火墙限制对其的访问。
社区讨论首先澄清,此漏洞影响的是 Erlang/OTP 自带的 SSH 服务器库,而非常用的 OpenSSH,许多 Erlang/Elixir 应用可能并未启用此组件,因此默认是安全的。讨论涉及 Erlang 生态中自行实现协议的优劣,以及与 C 库和 NIFs 的对比。关于安全性,有人倾向于只信任 OpenSSH,但也有人指出此次漏洞是逻辑错误而非常见的内存安全问题。对于 Elixir 项目,评论提到大多数部署默认不启用 SSH,风险相对较低。漏洞由德国波鸿鲁尔大学的安全团队发现,他们在协议实现验证方面享有声誉。Erlang 生态基金会(EEF)安全工作组提供的加固指南也被推荐为安全资源。总体而言,虽然漏洞严重,但实际影响范围取决于应用是否使用了受影响的 SSH 服务器组件。
利用 HDR 技术制作“超亮”表情符号
一种利用高动态范围 (HDR) 技术制作表情符号的方法被分享,通过特定图像处理,使表情符号的某些部分在兼容 HDR 的显示器上显得异常明亮,远超标准白色的亮度。这种技术能让图像产生近乎发光的效果。
文章展示了如何使用 Imagemagick 工具结合特定的色彩配置文件(如 Rec. 2020)来将图像的亮度值推高到标准动态范围 (SDR) 的限制之外。作者提到这种效果在 Chrome 和 Slack 中表现良好,但在 Android 设备和 Safari 浏览器等其他平台上的支持尚不稳定。文中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脚本示例,使用 magick
命令和 ICC 色彩配置文件将标准 PNG 图像转换为这种 HDR 格式。
社区讨论对此反应不一,既有对效果的赞叹(称其“巧妙”、“漂亮”),也有对 HDR 技术本身的质疑(认为其是“噱头”,可能导致刺眼的广告)。有评论分享了在编辑项目中巧妙使用 HDR 增加“光晕”或“镀金”效果的例子。关于浏览器和操作系统的支持是讨论焦点之一,确认 Safari 正在迎头赶上,Android 支持比文章最初描述的更普遍。一个有趣的旁支讨论是 HDR 内容如何通过感知对比度使屏幕其余部分显得更暗。此外,也有人对这种技术可能对光敏感用户造成不适表示担忧,强调需要更好的系统级 HDR 内容控制。
Discord 在英国和澳大利亚测试人脸扫描年龄验证
Discord 正在英国和澳大利亚测试使用人脸扫描技术来验证用户的年龄。此举主要是为了遵守英国新的在线安全法案等法规,这些法规要求平台对包含成人内容的部分进行“强力”的年龄验证。专家认为,这预示着年龄验证可能成为整个互联网行业的普遍趋势。
文章提到,Instagram 之前也曾采用类似的人脸分析技术来估算用户年龄。Discord 此次提供的验证选项包括人脸扫描或上传身份证照片,并强调这是一次性、实验性的检查,仅在用户首次接触敏感内容或更改相关设置时触发。Discord 声称,验证过程中使用的数据不会被 Discord 或第三方验证公司存储,人脸扫描数据保留在设备上,身份证照片验证后即删除。
社区对此事的看法较为复杂。最主要的担忧集中在隐私问题上:尽管 Discord 承诺不存储数据,但用户仍担心生物识别信息的处理方式和潜在泄露风险,以及技术的准确性是否会导致误判。同时,也有人质疑这种验证方式的有效性,认为可能存在绕过方法。另一方面,一些评论承认在监管压力下,平台需要更“强力”的验证手段,而人脸识别可能是技术上最直接的路径。大家普遍认为,如何在满足监管要求、保护未成年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用户隐私和便利性,是所有平台面临的挑战。
“Making Software” 项目:用插图解释技术原理
“Making Software” 是一个即将出版的项目,旨在通过大量精美插图解释日常技术(如触摸屏、图像模糊、矢量图形)的底层工作原理。它不是一本编程教程,而是一本面向好奇者和软件开发者的视觉参考书,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每天接触的工具和系统。该项目旨在超越浅层抽象,展现现代计算背后的巧妙技巧和数学原理,并承诺用丰富的图片来降低理解门槛。
社区对该项目反响热烈,首先是对项目页面美学和插图给予了压倒性的赞誉,常将其与经典书籍《万物运转的秘密》相提并论,许多人仅凭视觉风格就被吸引。然而,网站的可用性引发了显著争议,批评包括多列两端对齐文本在屏幕上难以阅读,以及持续不断的动画分散注意力,可能导致性能问题或对部分用户(包括神经多样性人群)造成可访问性障碍。关于部分技术解释的准确性也存在讨论,例如对触摸屏原理的描述。许多人感到困惑的一点是,该网站仅是项目公告页,书籍尚未完成或发布,这一点不够明确。尽管存在批评,插图的艺术性(据称在 Figma 中手绘完成)赢得了广泛尊重,并提高了人们对最终产品的期待。
从 Spotify 到 Jellyfin:自托管音乐库的探索
文章作者分享了他离开 Spotify 后,寻找个人音乐库解决方案的经历,最终找到了一个满意的替代品:Jellyfin。他尝试了传统本地播放器(如 Winamp, foobar2000)但受限于大型库管理和播放列表功能,或设置复杂。自建的网页播放器解决了远程访问问题,但无法离线使用。Apple Music 支持离线同步,但同步整个库占用大量设备存储。
在了解到 Jellyfin 后,作者发现它不仅能替代视频流媒体服务,也能很好地管理音乐库。Jellyfin 是一个自托管的媒体服务器,虽然需要自己搭建,但作者认为即使非程序员也能相对容易设置,且无需昂贵设备。Jellyfin 提供多种客户端应用(如 Finamp),支持从服务器下载音乐进行离线播放,解决了作者的痛点。他对 Jellyfin 的体验非常满意,并因此进一步探索自托管,甚至购买了迷你 PC 来运行 Jellyfin 和 Immich(Google Photos 的自托管替代品)。
在 Hacker News 的讨论中,社区对自托管音乐库的看法多样。一些评论者赞同作者追求数字自主的理念,认为控制自己的数据很重要,并分享了使用 Jellyfin、Plex 或 Emby 等其他媒体服务器的经验,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也有人推荐了专门的音乐自托管方案(如 Navidrome, Airsonic)。另一些评论则从实用性出发,认为自托管虽然提供控制权,但也带来维护成本和技术门槛,商业服务的便利性对非技术用户仍有优势。讨论还涉及了服务器硬件选择(树莓派、NAS、旧电脑)的利弊。总的来说,讨论围绕便利性与控制权、商业服务与自托管、以及各种自托管方案的技术细节和用户体验展开。